转自: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
碧水清流惠民生
——经开区做好治水兴水文章
江水东扩构建民生水网、沟渠治理激活区域生态、东渐河改造塑造城市名片……近年来,经开区聚焦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累计投入超30亿元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建成200余处水利设施,惠及30余万群众,在治水兴水的实践中交出亮眼民生答卷。

经开区工业水厂
江水东扩:贯通民生“水动脉”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
作为重点民生保障工程,总投资10.32亿元的江水东扩工程犹如城市“水动脉”,新建1.57万余米输水主管网、7.25万余米配水管网,将南水北调优质水源输送至千家万户。同步建设的工业水厂与农业水厂,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,精准覆盖东部工业区与国家级农业园区。
在民生饮水保障上,工业水厂13个建筑单体土建工程已完成,配套输水主管线基本建成。投运后,每日可为20余万农村居民供应超5万吨优质饮用水,彻底扭转依赖地下水的历史,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从85%跃升至99%以上。
工业用水保障能力同样显著提升。工程预计每年为百余家企业稳定供水超2000万吨。年产值超10亿元的一制造业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此前因地下水水质问题,企业年设备维修成本高达200余万元;工程实施后,设备故障率预计下降60%,年节约成本超300万元,生产效率提升40%。
从长远来看,江水东扩工程实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科学置换,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约1500万吨,区域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.5米,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%,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沟渠治理:疏通水系“毛细血管”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
总投资3.99亿元的沟渠治理及连通工程覆盖经开区4个乡镇96个村庄,将整治14条总长80.364公里的沟渠,新建25座水闸、20座生产桥,改建137座穿路涵洞,全面提升经开区水系连通性。
工程建设中,经开区积极探索技术创新,组建专业班组团队,联合参建单位优化施工方案。创新采用的连锁块护坡结构,既增强护坡稳定性,又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空间。同时与河北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,确保工程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在赋能农业生产方面,工程实现水资源精准调配,年保障8万亩农田灌溉需求,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.5提升至0.75,预计年助农增收超5000万元。2024年汛期,工程助力10万余亩农田与15万群众安全度汛,24小时内完成沿线村庄排涝。
生态效益同样显著。经开区清淤疏浚工程量达20余万立方米,新增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,昔日黑臭沟渠变身生态水道,水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,水体自净能力持续增强。
东渐河二期:打造城市“生态廊道”赋能区域发展新未来
总投资14.1亿元的东渐河二期工程全长7.2公里,设计排沥流量96.33立方米/秒(含邯临沟),着力构建东部防洪排涝通道与生态景观轴线。目前,赵王大街二期进水闸,苏黄路、进场路、中船路等三个箱涵施工进度已达40%。

东渐河二期项目毛遂大街段
在防洪排涝方面,项目建成后将把东部区域排涝标准提升至30年一遇,为20余万居民和重要基础设施筑牢安全屏障。
在生态景观打造上,东渐河将变身集生态、休闲、文化于一体的景观河道和生态廊道。通过河道整治、河岸绿化、景观小品建设等措施,计划新增绿化面积超10万平方米,种植各类乔木、灌木5万余株,打造多个主题景观节点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滏阳河滏阳城段枢纽
从区域发展角度看,工程建设将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条件,提升区域吸引力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带动周边约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,吸引房地产、商业、旅游等产业投资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有力推动产城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。
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佘志娟
图片来源:邯郸经开

编辑: 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