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侃见财经
港股牛市的浪潮之下,A股各龙头企业开始加速港股IPO。
7月2日晚,“果链”龙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,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。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,相关细节尚未确定,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。
此前,有多家媒体报道称,立讯精密正在与中金公司、中信证券以及高盛集团就香港上市事宜展开合作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立讯精密最快将于今年在港交所进行IPO,融资逾10亿美元。该知情人士称,相关事宜仍在讨论中,股票发行规模和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动。他还表示,其他银行也可能加入担任立讯精密的承销商。
立讯精密这则公告,坐实了上述报道。

实际上,由于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良好,A股各行业的头部公司加速赴港上市。因此,立讯精密选择启动港股IPO并不意外。侃见财经认为,当下随着国内市场日趋饱和,全球化战略对于头部的制造业企业而言,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另外一家“果链”龙头蓝思科技已经顺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,顺利地进入了招股程序。
公告显示,蓝思科技本次H股IPO,基础发行股数约为2.62亿股,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7.38港元至18.18港元。据此估算,或将募资43亿元人民币。蓝思科技表示,此次港股IPO是为了进一步全球化战略,提升品牌形象,增强综合竞争力。
对于本次IPO的募资用途,蓝思科技表示,募资中约48%将用于丰富与扩展产品及服务组合;约28%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布局;约14%用于提升垂直整合智能智造能力;以及约10%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。
有观点认为,依靠“果链”发家的蓝思科技正在寻求逐步去苹果化。
侃见财经认为,过去几年,苹果公司的业务调整对于“果链”企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,为了摆脱对苹果公司的重度依赖,立讯精密、蓝思科技等果链龙头均主动对旗下部分业务板块进行调整。
从当下来看,“果链”企业的去苹果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但进度仍然缓慢。目前,在港股上市,进而加速全球化就是“摆脱”苹果一个最佳的机会,因此这一轮的港股IPO对于“果链”企业而言,机会以及意义都非常重大。
从打工妹到“代工女王”
对于立讯精密而言,创始人王来春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。
从中学辍学进厂,到富士康打工妹,后逆袭至2400亿企业的掌门人,然后再到潮汕女首富,王来春的人生,堪称奇迹。
1988年,富士康在深圳建厂,王来春成为最早的150名女工之一。当时,她被分配到主要产品为连接线的部门,其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一路从最底层的流水线工人一步一步晋升成了管理层。
1997年,在富士康工作了10年的王来春已经是这家公司的课长了,而课长则是富士康内地员工级别里最高的管理职级。对于王来春而言,一眼望到头的打工生涯并不是她的宿命。因此这一年,王来春选择了辞职创业,从生产和销售电子连接线和连接器做起。
1999年,王来春与哥哥王来胜共同购买了立讯有限公司的股权,2004年王来春正式成立立讯精密。
到2010年,立讯精密成功地在深交所上市,而王来春的身价也超过了20亿元。上市之后,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,王来春开启了立讯精密大扩张时代。
2011年,她的生意迎来转折点。立讯精密收购昆山联滔60%股权,首次进入苹果供应链,用王来春的话来讲,就是“与凤同飞,必出俊鸟”。
此后,立讯精密一举成为苹果的核心供应商,在苹果的加持下,立讯精密获得了质的飞跃。在一系列资本的腾挪之下,王来春的并购之路,越走越顺。
2016年,立讯精密收购苏州美特,切入声学领域。由于当时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对生产的工艺要求较高,而立讯精密通过并购的方式,加上深入的研发,将良品率提升到了接近100%,在获得苹果的认可之后,其与苹果的联系则更加紧密。
而切入苹果AirPods板块,让立讯精密的收入再上了一个台阶。根据立讯精密财报显示,2017年,其实现营收228.26亿元,同比暴增65.86%;实现净利润为16.91亿元,同比大增46.18%。到了2018年,立讯精密营收再度暴涨57.06%,达到了358.50亿元;净利润更是跃升至27.23亿元。
当然,随着苹果公司的高速发展,立讯精密选择与苹果更深度的绑定。2020年,立讯精密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,切入了iPhone整机组装板块。由此,立讯精密正式成为“苹果代工厂”,而王来春也有了“代工女王”的称号。
近几年,随着苹果自身增速的放缓,果链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,因此去苹果化则成了“果链”企业的重要目标。
从目前来看,王来春正带领这家公司撕掉代工的标签。
代工没有灵魂
撕掉“代工”的标签,是王来春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。
因此,对于仅以“苹果代工厂”“果链”等标签来粗暴定义立讯精密,王来春绝不认同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王来春表示,“我觉得代工是没有灵魂的,但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有灵魂的。”
她还称,“有些人总是去标榜,觉得那些跟我们同样从事同一行业的国外企业比较高大上,但说到中国企业,动不动就说代工,我觉得挺委屈的。”
她强调,“这是一种自我贬低。”
实际上,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,立讯精密早就开始多产品线布局。
2021年,王来春推出“三个五年计划”,全方位发展消费电子、汽车、通信、工业、医疗等业务。在汽车业务领域,她制定了Tier1业务进入全球前十的战略目标。
2022年,立讯精密则选择与奇瑞进行深度捆绑。其与奇瑞旗下多家公司签署了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拟同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,从事ODM平台开发和整车的组装。
不仅如此,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还以100.54亿元购买奇瑞控股19.88%股权、奇瑞股份7.87%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.24%股权。
值得注意的是,立讯精密还通过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,切入汽车线缆生产领域;通过买下德国汽车塑胶件公司SuKKunststofftechnikGmbH,打入豪车厂家供应链;通过收购采埃孚集团全球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,进入智能汽车领域……
王来春曾表示,她希望再用20年时间,让立讯精密旗下30%的细分产品进入行业“无人区”。为了加速撕掉“代工”的标签,王来春则继续选择并购破局。
1月23日,立讯通讯与闻泰通讯签署《股权转让协议》,立讯通讯将以6.16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闻泰通讯下属的嘉兴永瑞等3家公司的100%股权,并结清相关应付金额10.805亿元。
3月20日晚,立讯精密、闻泰科技先后披露公告,闻泰科技拟以现金交易的方式将其下属的昆明闻讯等5家公司的100%股权、无锡闻泰等3家公司业务资产包转让给立讯精密及其全资子公司立讯通讯。
业内普遍认为,立讯精密接手闻泰科技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的原因,一是消费电子业务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,其次可以优化立讯精密的客户结构,减少收入过度集中于单一客户的风险。需要说明的是,王来春在其他领域也在加速并购。
侃见财经认为,此次立讯精密冲击港股IPO对于该企业而言,意义重大。一方面其能够通过国际布局让立讯精密向全球“突围”,另外,其还可以通过港股上市进一步多元化,来降低对苹果的依赖。
如今,对于立讯精密以及王来春而言,都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,若能顺利在港股实现IPO,立讯精密大概率将再上一个台阶,届时立讯精密掌舵人的财富也大概率再上一个台阶。根据
胡润2025年全球富豪榜单显示,王来春以615亿身家,位列全球第362位,排名比去年上升了65位。

编辑: 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