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经济是十堰丹江口市的主导产业、根植性产业。近年来,十堰丹江口市在扛牢“一库碧水永续北送”政治责任,担当十堰建设国家战略水源地主力军的同时,逐步打通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的通道,构建以水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,“一库好水”不仅激活出百亿产业集群,也实现了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的双向奔赴。

水是丹江口市最大的资源优势。在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,取自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源,通过一条条高速水线,正在加速转化为“财富水”。
眼下正是企业的生产旺季,在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的高速水线上,一分钟就能生产出600瓶天然弱碱水,生产出来的定制化产品,三天之后就能交付到客户手中。

公司经过近三年的发展,目前拥有的4条生产线,每条线每月可生产100万箱天然水,主要客户为终端市场以及酒店企业等定制生产。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鹏介绍,该公司还有60多个定制化产品订单正在进行生产,截至目前,今年已完成近4亿元的产值。

除了定制水产线忙碌生产,公司的另一条果汁饮品生产线技术升级也不停歇,再有几天时间,就可以进行生产测试。徐鹏介绍,这条产线主要为客户生产高端饮品,如青苹果汁、桃子汁和复合果汁,产线改造完成后,工厂产品体系将由饮用水扩展至饮料、饮品。

在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北京一轻食品,这个曾以“北冰洋”汽水畅销全国的老字号,公司生产已经走向了产能释放的黄金期。目前,丹江口公司产品覆盖天然饮用水、汽水、无菌茶饮料、果蔬汁饮料,最为畅销的就是以丹江口蜜桔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桔汁产品。
一轻食品(丹江口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东介绍,丹江口有好山好水好桔,丹江口蜜桔的酸甜感非常好,所以他们选择在丹江口建厂,他们是大自然的“搬运工”,只是将大自然的桔子挤成汁装进瓶子,保持丹江口蜜桔的原汁原味,该产品的生产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6000瓶。

公司每年可以消纳本地柑桔5万至10万吨,同时借助堰水进京专列,丹江口库区产出的柑桔饮料,俏销一线市场。杨晓东介绍,公司今年生产的HPP柑桔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,目前产品供不应求,在北京、上海许多商超都已卖断货。
从瓶装水、定制水、再到果汁饮品,与水紧密关联的产线忙碌状态,一方面是市场对水产业产品的旺盛需求,一方面也是丹江口市用全产业链思维,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果。就在6月底,丹江口水源地供应链集团正式成立,作为丹江口市打通武当山水和北京一轻供应链、销售链、物流链的关键,公司正在加快推进铁、水、公、空联运基地项目,并有望在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,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鄂西北最大的物流集散基地,每天可将2万吨的水饮料运往全国各地,通过优化物流资源配置,降低企业物流成本,提高企业生产效率。

以生态“含绿量”提升产业发展“含金量”。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及以上,不仅为发展水饮料产业奠定了基础,也为设施渔业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。
这两天,在丹江口市牛河林区的丹江鲌标准化设施渔业示范基地,施工人员正在对厂房内部陆基圆池进行基础安装,再过3个月,首批丹江鲌就将投放。单个17米的鱼池可养殖约75000斤翘嘴鲌,单个14米的鱼池可养殖约65000斤翘嘴鲌,基地一期建有4间厂房,预计年产量为50万斤。

目前,丹江口市已形成从“源头活水”到“高端水经济”的全产业链,水经济相关规上企业13家,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7家,武当山水、润京水业、富锶山泉、武当素酒、武当酒业等本土水饮料企业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。
十堰丹江口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长吴明利表示,构建以水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,丹江口市的生态水成功转化为“财富水”,截至目前,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50亿元,带动本地就业逾万人。

向绿而行,其势正雄。截至目前,十堰丹江口市的水经济特色产业集群连续2年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,丹江口市的水资源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。
吴明利表示,下一步,十堰丹江口市将谋深做透水文章,做大做强水经济,全力打造高端食品饮料生产地和国际国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聚集地,力争全年绿色食品饮料产值突破100亿元,三年内,争取水经济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。
(全媒体记者陈熠林魏俊通讯员闵希王志炯)
编辑:陆兴敏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编辑: 来源: